为什么中央企业需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 i人事-智能一体化HR系统

为什么中央企业需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一、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与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一套规范化的框架,帮助企业系统化地管理风险,涵盖战略、运营、财务、合规等多个领域。它不仅关注单一风险,还强调风险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2. 目标

  3. 风险识别:全面识别企业内外部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
  4. 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优先级。
  5.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策略,包括规避、转移、减轻和接受。
  6. 风险监控:持续跟踪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管理策略。

二、中央企业面临的特殊风险环境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风险环境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与监管风险
    中央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政策变化可能带来重大风险。例如,环保政策的收紧可能导致高污染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

  2. 市场与竞争风险
    中央企业通常处于垄断或半垄断行业,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例如,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传统能源企业面临新能源企业的激烈竞争。

  3. 国际化风险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包括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例如,某央企在海外投资时因当地政局动荡导致项目停滞。

  4. 技术与创新风险
    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是中央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但技术更新换代快,投入大,失败风险高。例如,某央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因技术路线选择错误而失败。

三、遵循风险管理指引的法律与合规要求

中央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其风险管理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利益,还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遵循风险管理指引是法律与合规的基本要求。

  1. 法律法规要求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未遵循指引可能导致法律追责。

  2. 合规性要求
    中央企业需遵守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合规要求,例如反垄断法、反腐败法等。风险管理指引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合规风险,避免法律纠纷和声誉损失。

  3. 审计与监督
    中央企业需接受国家审计署等部门的监督,全面风险管理是审计的重要内容。未建立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可能面临审计不合格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是风险防控的工具,更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优化资源配置。

  1. 战略制定
    风险管理帮助企业识别战略实施中的潜在风险,确保战略目标的可行性。例如,某央企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通过风险评估避免了高风险地区的投资。

  2. 资源配置
    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将资源优先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领域。例如,某央企通过风险评估优化了研发投入,将资源集中在技术成熟度较高的项目上。

  3. 绩效评估
    风险管理为绩效评估提供了量化依据,帮助企业更科学地评估战略执行效果。例如,某央企通过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指标,更准确地评估了各业务单元的贡献。

五、实际案例分析:风险管理失败的影响

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失败的案例,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 案例一:某央企海外投资失败
    某央企在未充分评估地缘政治风险的情况下,投资了某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后因该国政局动荡,项目被迫中止,导致数十亿元损失。
    教训:缺乏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导致重大损失。

  2. 案例二:某央企技术路线选择错误
    某央企在智能制造领域选择了错误的技术路线,导致巨额投资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教训:技术风险评估不足,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3. 案例三:某央企合规风险爆发
    某央企因未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在海外市场因违反当地法律被罚款数亿元,并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
    教训:合规风险管理缺失,导致法律和声誉双重损失。

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步骤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需要系统化的方法和步骤,以下是具体实施路径:

  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2.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和权限。
  3. 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确保风险管理的专业性。

  4.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

  5.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6. 设计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

  7. 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

  8.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识别风险。
  9. 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10.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1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2. 对高风险领域采取规避或减轻措施,对低风险领域采取接受或转移措施。

  13. 实施风险监控与报告

  14.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跟踪风险变化。
  15. 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汇报风险状况。

  16.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

  17.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
  18.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央企业遵循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不仅是法律与合规的要求,更是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支持战略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中央企业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IamI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1950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