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质量管理中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变化的工具。它通过将过程数据与预设的控制界限进行比较,帮助管理者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控制图的核心思想是区分“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的变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控制图通常由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组成。中心线代表过程的平均值,而控制限则是基于统计学原理计算得出的,用于判断数据点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二、数据收集与准备
1. 确定数据类型
在绘制控制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数据的类型。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
– 计量型数据:如长度、重量、时间等连续变量。
– 计数型数据:如缺陷数、不合格品数等离散变量。
2. 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代表性:样本应能反映过程的整体情况。
– 一致性:数据收集的时间、方法和条件应保持一致。
– 足够数量:通常需要至少20-25组数据才能绘制有效的控制图。
3. 数据整理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进行整理和清洗,包括:
– 去除异常值:排除明显错误或异常的数据点。
– 分组处理:将数据按时间或批次分组,便于后续分析。
三、控制图的选择与应用
1. 计量型控制图
- Xbar-R图:适用于监控过程的均值和变异性。
- Xbar-S图: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情况。
- I-MR图:适用于单个数据点的监控。
2. 计数型控制图
- P图:用于监控不合格品率。
- NP图:用于监控不合格品数。
- C图:用于监控缺陷数。
- U图:用于监控单位缺陷数。
3. 选择依据
选择控制图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 数据类型:计量型或计数型。
– 样本量:样本量的大小影响控制图的选择。
– 过程特性:过程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四、计算控制界限
1. 计量型控制图的计算
以Xbar-R图为例:
– 中心线(CL):Xbar图的中心线为各组均值的平均值,R图的中心线为各组极差的平均值。
– 控制限(UCL/LCL):Xbar图的控制限为CL±A2×Rbar,R图的控制限为D4×Rbar和D3×Rbar,其中A2、D3、D4为常数,可从控制图系数表中查得。
2. 计数型控制图的计算
以P图为例:
– 中心线(CL):为各组不合格品率的平均值。
– 控制限(UCL/LCL):为CL±3×√(CL×(1-CL)/n),其中n为样本量。
五、识别异常点及趋势分析
1. 异常点识别
控制图中的异常点通常表现为:
– 超出控制限:数据点超出UCL或LCL。
– 连续点在同一侧:如连续7个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 趋势变化:如连续7个点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2.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有助于识别过程的潜在问题,常见的趋势包括:
– 周期性变化:如季节性波动。
– 逐步变化:如设备磨损导致的性能下降。
– 突变:如原材料更换导致的质量波动。
六、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背景
某制造企业生产一种精密零件,需监控其直径的稳定性。企业收集了25组数据,每组包含5个样本。
数据收集与整理
企业按批次收集了25组数据,每组5个样本,记录其直径值。数据整理后,计算了每组的均值和极差。
控制图选择
由于数据类型为计量型,且样本量为5,企业选择使用Xbar-R图进行监控。
计算控制界限
- Xbar图:CL=10.02mm,UCL=10.12mm,LCL=9.92mm。
- R图:CL=0.08mm,UCL=0.16mm,LCL=0mm。
异常点识别
在Xbar图中,第15组数据的均值超出UCL,表明该批次可能存在异常。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批次使用了不同供应商的原材料,导致直径偏大。
趋势分析
R图中,后10组数据的极差呈上升趋势,表明过程变异性增加。企业检查设备后发现,设备磨损严重,需进行维护。
改进措施
- 原材料管理:统一供应商,确保原材料一致性。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更换磨损部件。
- 过程监控: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有效识别了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hiI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