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 | i人事-智能一体化HR系统

如何实施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

一、管理体系规划与设计

1.1 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和目标

在实施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管理体系的范围和目标。这包括确定实验室的业务范围、服务对象、检测或校准的项目类型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后续的资源分配和流程设计。

1.2 制定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施ISO/IEC 17025的基础,通常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质量手册应概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组织结构,程序文件则详细描述各项管理活动的流程和要求。

1.3 建立组织结构与职责分配

明确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和各岗位的职责是管理体系设计的关键。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或重叠。通常,实验室应设立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文件控制与记录管理

2.1 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是确保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确保所有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修改和废止都受控。文件应定期评审和更新,以确保其持续适用。

2.2 记录管理

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实验室应建立记录管理程序,确保所有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记录应包括检测或校准的原始数据、设备维护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在规定期限内归档。

三、资源配置与人员培训

3.1 资源配置

实验室应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持管理体系的运行,包括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或校准的要求,避免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2 人员培训

人员是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实验室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确保所有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内容应包括管理体系的要求、检测或校准的技术方法、设备操作等。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四、检测与校准过程控制

4.1 检测与校准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实验室应确保所使用的检测或校准方法经过确认或验证,确保其适用于预期的用途。确认或验证应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检出限、线性范围等。对于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应进行方法开发,并经过充分验证。

4.2 检测与校准过程的监控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或校准过程的监控程序,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监控措施可包括使用控制样品、参与能力验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等。对于异常结果,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五、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

5.1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定期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应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审核结果应形成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5.2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原则之一,实验室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客户反馈、内部审核等方式识别改进机会。改进措施应得到有效实施,并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改进效果。

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 风险识别与评估

实验室应建立风险管理程序,识别可能影响管理体系运行的风险和机遇。风险识别应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风险评估应考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6.2 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可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对于机遇,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机遇提升管理体系的效能。

6.3 风险监控与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审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新出现的风险,应及时识别并采取应对措施。风险监控应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相结合,确保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持续有效。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和实施,实验室可以有效建立并运行ISO/IEC 17025管理体系,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IT_learn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14738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