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定义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设计规格和材料清单,确定每种材料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根据生产工艺和工时标准,确定每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根据历史数据和预算,确定每单位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案例:某制造企业生产一种电子产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调研,确定了每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成本为50元,人工成本为30元,制造费用为20元,因此标准成本为100元。
二、收集实际成本数据
在定义标准成本后,下一步是收集实际成本数据。实际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实际材料成本、实际人工成本和实际制造费用。
- 实际材料成本:通过采购记录和生产领料单,收集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和价格。
- 实际人工成本:通过工时记录和工资单,收集实际使用的工时和工资率。
- 实际制造费用:通过财务记录,收集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
案例:上述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材料成本为55元,实际人工成本为28元,实际制造费用为22元,因此实际成本为105元。
三、计算差异分析
收集实际成本数据后,需要计算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 材料差异:包括材料用量差异和材料价格差异。
- 材料用量差异 = (实际用量 – 标准用量) × 标准价格
- 材料价格差异 = (实际价格 – 标准价格) × 实际用量
- 人工差异:包括人工效率差异和人工工资率差异。
- 人工效率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工资率
- 人工工资率差异 = (实际工资率 – 标准工资率) × 实际工时
- 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 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制造费用率
- 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 (实际制造费用 – 标准制造费用) × 实际工时
案例:上述电子产品的材料用量差异为5元,材料价格差异为0元;人工效率差异为-2元,人工工资率差异为0元;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2元,制造费用开支差异为0元。总差异为5元。
四、识别根本原因
计算差异分析后,需要识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差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材料质量问题、人工技能问题等。
- 材料差异原因:可能是材料浪费、材料质量不合格、供应商价格波动等。
- 人工差异原因:可能是工人技能不足、生产设备故障、生产计划不合理等。
- 制造费用差异原因:可能是设备维护不当、能源消耗过高、管理费用增加等。
案例:上述电子产品的材料用量差异为5元,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材料浪费较多;人工效率差异为-2元,原因是工人技能不足;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2元,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
五、制定改进措施
识别根本原因后,需要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应针对差异的根本原因,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减少差异并提高生产效率。
- 材料差异改进措施:优化材料采购流程、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减少材料浪费等。
- 人工差异改进措施:加强工人培训、优化生产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 制造费用差异改进措施:加强设备维护、优化能源管理、控制管理费用等。
案例:针对上述电子产品的材料浪费问题,企业制定了优化材料采购流程和加强材料质量管理的措施;针对工人技能不足问题,企业加强了工人培训;针对设备维护不当问题,企业加强了设备维护。
六、持续监控与调整
制定改进措施后,需要持续监控与调整。标准成本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定期监控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定期监控:通过定期收集实际成本数据,计算差异分析,识别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 调整标准成本:根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适时调整标准成本。
-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控与调整,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案例:上述电子产品企业通过定期监控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发现材料浪费问题得到改善,工人技能有所提高,设备维护得当,因此适时调整了标准成本,并持续改进生产流程。
总结
标准成本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定义标准成本、收集实际成本数据、计算差异分析、识别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持续监控与调整。通过这一系列步骤,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IT_learn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11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