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是医药行业的重要改革措施,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常因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陷入误区。本文从政策适用范围、采购流程、价格谈判、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及执行监督六个方面,剖析常见误区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升采购效率。
一、政策适用范围的理解误区
-
误区:认为所有药品都适用集中采购政策
许多企业误以为集中采购政策适用于所有药品,实际上,政策主要针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竞争充分的药品。对于独家品种或特殊药品,政策可能并不适用。 -
解决方案
企业应仔细研读政策文件,明确适用范围,并结合自身产品线制定采购策略。对于非适用药品,可探索其他采购模式,如直接谈判或分散采购。
二、采购流程的操作误区
-
误区:忽视流程规范性,导致效率低下
部分企业在采购流程中缺乏标准化操作,例如未及时提交采购需求、未按时间节点完成报价等,导致采购周期延长或错失机会。 -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同时,利用信息化工具(如ERP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提升效率。
三、价格谈判中的常见错误
-
误区:过度追求低价,忽视质量和服务
在价格谈判中,企业往往过于关注价格,而忽视药品质量、供应商服务能力及长期合作关系,可能导致后续供应不稳定或质量问题。 -
解决方案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质量、服务、信誉等因素纳入谈判考量。同时,建立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合作伙伴。
四、供应商选择时的风险忽视
-
误区:未充分评估供应商资质和履约能力
部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仅关注价格和产品,忽视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历史履约记录,增加了供应风险。 -
解决方案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从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履约记录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可实地考察供应商生产基地,确保其符合要求。
五、合同管理的疏漏
-
误区: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纠纷频发
一些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明确约定交货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导致后续纠纷频发,影响采购效率。 -
解决方案
制定标准化合同模板,明确关键条款,并引入法律顾问审核合同内容。同时,建立合同履约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执行监督不足的问题
-
误区:重采购轻监督,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部分企业在完成采购后,忽视对供应商履约情况的监督,导致交货延迟、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频发,影响企业运营。 -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定期检查供应商履约情况,并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对于问题供应商,及时采取整改或更换措施。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通过避免政策适用范围、采购流程、价格谈判、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及执行监督中的常见误区,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政策红利,提升采购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企业还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优化采购策略,以适应行业变革。
原创文章,作者:hiI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1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