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梳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体系,涵盖矿用自动化设备、智能输送系统等核心品类,结合具体场景分析产品应用中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解读定制化服务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价值。通过案例对比与经验分享,为企业选型提供实践参考。
一、公司主营产品分类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领域,其产品矩阵可划分为四大核心板块:
1. 矿用自动化设备:覆盖煤矿井下通信、定位及环境监控
2. 智能输送系统:应用于物料运输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
3.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可视化
4. 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保障高危作业环境的安全运行
产品线设计遵循”场景驱动”原则,例如在井下作业场景中,通过集成环境监测与人员定位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闭环。
二、矿用自动化设备:井下作业的”生命线”
2.1 核心产品类型
- 矿用隔爆型计算机
- 本安型无线通信系统
- 人员精确定位装置
2.2 典型应用场景
在山西某煤矿项目中,曾出现井下通信延时超标的难题。该公司提供的KT346型无线通信系统,通过部署抗干扰中继基站,将信号传输延迟从800ms降至200ms以内。
2.3 技术突破点
“我们采用动态频谱分配算法,就像给井下设备配置了智能交通警察,”技术负责人这样形容其通信优化方案。该技术使设备在粉尘浓度波动时仍能保持稳定传输。
三、智能输送系统:物流效率的”加速器”
3.1 系统构成要素
模块 | 功能特征 |
---|---|
智能分拣装置 | 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物料规格 |
自适应传送带 | 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运行速度 |
能耗管理平台 | 实时监测设备能耗峰值 |
3.2 成本优化案例
江苏某水泥厂应用该系统后,输送带空转率降低37%,年节约电费超80万元。秘诀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AI算法预测模型,实现了”设备等人”的精确启停控制。
四、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的”中枢神经”
4.1 架构设计特点
- 边缘计算节点:数据预处理减少云端负荷
- 跨平台协议转换:兼容Modbus/OPC UA等主流协议
- 预测性维护模块:通过振动频谱分析预判设备故障
4.2 实施挑战应对
某汽车零部件厂商曾面临设备异构导致的互联难题,该公司采用”协议翻译器+虚拟化映射”方案,使30多种不同年代设备实现数据互通,项目实施周期缩短40%。
五、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风险防控的”电子哨兵”
5.1 技术演进路径
第一代(单点报警) → 第二代(区域联动) → 第三代(智能决策)
5.2 典型问题处理
当监测到瓦斯浓度异常时,系统不仅触发警报,还自动执行三级响应机制:
1. 启动备用通风设备
2. 切断相关区域电源
3. 规划人员撤离路径
这种多传感器融合决策机制,使矿井事故响应时间缩短至15秒内。
六、定制化服务与技术支持:价值创造的”秘密武器”
6.1 服务模式创新
- 远程诊断中心:7×24小时在线支持
- 模块化交付:客户可自主选配功能组件
- 技术培训体系:”理论+沙盘演练+现场实操”三阶课程
6.2 价值延伸案例
为东北某露天矿定制的耐寒型设备,在-40℃环境下通过以下改进保持稳定运行:
– 电路板三防涂层处理
– 机械部件低温润滑方案
– 显示屏加热膜集成设计
天地(常州)自动化通过”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构建了覆盖工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体系。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深度理解行业痛点,如井下设备的防爆设计;二是技术创新与实用性的平衡,像智能输送系统的能耗管理;三是柔性服务能力,定制化方案可快速响应特殊需求。对于采购决策者而言,建议重点考察供应商的场景理解力与持续服务能力——毕竟在工业领域,没有”优选药”,只有”对症方”。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选择既能提供标准产品又具备定制研发实力的合作伙伴,往往能获得更大的长期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hiI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ihr360.com/strategy/it_strategy/310673